东关街:扬州市井文化的镜子
作者:邱正峰 高永青
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。它东至古运河边,西至国庆路,全长1122米,原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,这条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冲,而且是商业、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。街面上市井繁华、商家林立,行当俱全,生意兴隆。陆陈行、油米坊、鲜鱼行、八鲜行、瓜果行、竹木行近百家之多。东关历史街区东起古运河,西至国庆路,南起文昌中路,北至盐阜路,占地83.43公顷,常住居民万余人。现有市级以上文保单位18个,重要历史古迹20余处。2010年,国家文物局将东关街列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。作为扬州的历史街区,东关街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。
东关街是扬州现存最早的历史街区。这里保留了众多的人文古迹,佐证着扬州2000多年的历史。扬州城市的地理位置、兴衰、变迁、性质、功能作用、布局都与运河密不可分,东关街的兴衰也和运河的作用紧紧相联。唐代中叶,扬州达到鼎盛时期。天宝年间,安禄山、史思明相继叛乱,为躲避战乱,大批北方人口南下,扬州人口激增,境内人口超50万人,子城已难以容纳。为了保护扬州逐渐扩大的居民区和商业区,重新利用长江、运河以提升扬州城的军事防御功能,最迟唐建中四年(783),扬州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开始大规模修筑罗城(亦名大城),其界址经考古发掘,西至蒿草河附近,南至古运河畔,东至黄金坝一线向南,北与子城相接,平面呈长方形,南北长4300米,东西宽3120米,面积约13平方公里。罗城中设有多条东西和南北向街道,东关街是罗城中连接东门和西门的主街道,与沿官河的南北向十里长街构成罗城十字大街。随着子城的废弃和官河的淤塞填埋,东关街成为扬州老城区现存最早、最繁华的历史街区。由此算起,东关街已有1200多年历史。
东关街留存了扬州城市经济发展史最为重要印迹。扬州位于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,自元代设两淮都转盐运使以来,成为两淮地区盐业的转运、管理中心和苏皖鄂赣诸省食盐销售中心,盐业的兴旺支撑着城市的经济和命脉。明清时期两淮盐税“岁课盈缩,动关国计”。虽然在沧桑巨变中,扬州许多和盐相关的印迹落满了历史的尘埃,但在东关街今天依然能看到肃穆庄严的都转盐运使司衙门,拱卫着它的东圈门,威武的石狮、保存完好的深宅大院、盐商会馆和精心保存的“盛世岩关”石额,印证着扬州近代以前作为区域经济中心位置,以及它对中国经济、社会所发生的久远影响。
东关街的英雄故事讲述着扬州人民不屈抗争的骨气和节义,成为扬州城市的精神象征。东圈门双忠祠的照壁里,镌刻着李庭芝、姜才孤军抗元、毁诏斩使的故事;梅花岭肃穆的的飨堂上,史可法尽忠报国的手迹千古流芳;广储门内,有贞妇十三人从容赴难的悲壮,运司衙中,有大明官员取义成仁的忠节;清末内忧外患,国运危急,熊成基于安庆首举义旗,倡建共和;民初军阀混战,民不聊生,曹起溍在此建中共扬州特别支部,追求马列真理;日寇铁蹄蹂躏,江上青积极宣传抗日,倡导国共合作,青史留名。扬州是一座英雄城,从东关街走出来的英雄故事是最好的诠释,这不但是扬州人的精神财富,也展示着中华民族不畏强虏、奋发图强的精神脊梁。
东关街是“扬州园林甲天下”的缩影和写照。晚清金安清《水窗春呓》中赞“扬州园林之胜,甲于天下”。园林是扬州最具个性的城市符号和象征,东关街曾荟萃了40多座园林。外观清新雄壮,设计鬼斧神工,用料名贵考究,雕饰精妙绝伦,南方之秀与北方之雄在这里交融,诞生出园林设计的上乘佳作。除了中国“四大名园”之一的个园,华氏园也曾以分峰造石的四季园林而闻名,逸圃更是以曲尺形布置成上下综错、左右参差、境界多变、绝处逢生的格局,深得园林技法的精髓。汪氏小苑、壶园、冬荣园、蔼园等一批园林也在整修后重焕容颜。
东关街地区名人荟萃,在扬州城市文化历史上有重要地位。从董仲舒教化江都于此建董宅算起,一代代名人雅士汇聚东关街,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文和逸事,至今让人回味无穷。东晋的谢安,两镇广陵,手植双桧于董宅旧居;隋炀帝杨广,于此留下了琼花的传说;盐铁使王播开七里港,此地愈加繁华;宋代的欧阳修、苏轼、王禹偁都在此留下诗文;马可?波罗也由此进城;降至明清,名人辏集,吴桂芳建新城,袁振世整盐纲,街南书屋“扬州八怪”诗酒酬唱,快意山水,刘文淇五世精研古籍,贯串群经。东关街铭记了名人的功绩,每座古寺观庵、古宅大院、古井老树、会馆学堂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。直至今天,这里仍然是一座挖掘不完的文化宝藏。
东关街见证了扬州古城保护理念提升的全过程。扬州古城保护工作在近20多年来经历了由点到线、由线到面的探索过程。1997年,国家文物局指出:“历史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载体和主要标志,是名城文脉的有效延续。”扬州开始在老城区推行历史街区整治。2000年,扬州通过申报,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历史街区专项保护费用300万元,着手启动东关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工作。本着“重点保护、合理保留、全面改善、局部改造”的整治原则,首期保护和整治东关街片部分路段和建筑,投入工程资金约2300万元。2003年2月,东关街片一期保护和整治工程启动,保护与整治国庆路——马家巷段道路及沿街两侧房屋,该线路总长约580米,投入工程资金约1650万元。初步形成东关街“古巷风情”旅游线路。2004年2月8日东关街二期工程(马家巷—东关古渡)开工,该线路总长约550米,投入资金约4200万元。2005年市政府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合作,出台《扬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实施试行办法》,按照“外部保持风貌、内部设施配套”的要求,给予适当补贴,鼓励街区居民自行修缮传统民居,同时完成东关街民居整修试点片区186户民居的调查工作,完成壶园一期复建工程,编制东关风情街街景提升规划。2007年8月,扬州市政府成立东关街建设指挥部,本着先急后缓,点、线、面相结合的原则,“东关街地区重点实施东关街片区街景改造与美化,李长乐故居、逸圃、华氏园、胡仲涵故居、个园、武当行宫、壶园等文保单位整修。2008年,重点整治马家巷至宋大城东门遗址段,修复冬荣园,完善宋大城东门遗址公园。2010年,重建东关城楼。通过近几年的努力,东关街历史街区传统风貌进一步凸显,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明显提升。根据“护其貌、美其颜、扬其韵、铸其魂”的名城保护思路,今后几年,东关街历史地区将被建设成为古城区内保护最科学、风貌最完整、功能最齐全、管理最到位、群众最满意的区域,成为“扬州历史文化集中展示区、历史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、古城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和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区”。
中国地名编辑部